全國人大代表、重慶海關關長馬忠源
全國人大代表、市保稅港區開發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唐林
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商社)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何謙 本組圖片由特派記者 張路橋 攝
在開通兩年多后,“渝新歐”首趟回程貨班列2月28日從德國杜伊斯堡火車站發出,駛向重慶。
渝新歐國際大通道未來如何發展?在內陸開放方面可以從哪些方面著手?針對這些熱點問題,昨日,在重慶人大代表團小組會議上,全國人大代表、重慶海關關長馬忠源,全國人大代表、市保稅港區開發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唐林,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商社)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何謙紛紛建言獻策。
希望“渝新歐”上升為國家戰略
馬忠源表示,渝新歐國際大通道的開通,為內陸重慶解決了對外出口的通道問題,2011年7月至今,渝新歐已開通51個班列,出口貨物4892萬箱,每周達到三列,但目前返程貨物不飽和。馬忠源建議國家相關部門出臺支持政策,對搭載渝新歐回程的貨物給予政策優惠,“我們希望渝新歐國際通道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
他說,去年,商務部等六部委下發了關于規范和促進邊境開放指導條例,西部12個省有8個在內陸,如果也能出臺一個內陸開放指導條例,將是一個重大推動。
馬忠源表示,當前內陸地區的開放政策,都是比照當年沿海實施的,并未專門針對內陸的特殊地域環境量身定做,不少政策在實際操作中存在障礙。為此,他呼吁國家盡快出臺內陸開放指導條例,為內陸地區開放量身定做推動政策,為給西部地區跨越發展加勁。
爭取設立一批進口口岸
唐林介紹,就對外開放角度而言,2011年,整個西部內陸地區進出口總額為1857.5億美元,僅占全國比重的5.1%,2012年也只占到13%的份額。
他認為制約內陸開放主要有三大瓶頸:一是內陸地區運離關境口岸,物流成本比較高。二是外貿依存度低,進出口規模偏小。三是缺乏國家層級的政策支持。比如沿海已經有整車進入口岸,但包括重慶在內的整個西部地區卻都沒有設立。目前,我市的整車、藥材、植物、肉類等進口都是從天津、上海、廣東報關后才運往重慶。“如果重慶有了整車進口口岸,這中間至少節約40%的物流費用。”唐林表示。
唐林希望能優化頂層設計,批準我市設立整車進口口岸、進境肉類口岸、植物及木材進境口岸和藥品疫苗進境口岸等特設口岸,從國家頂層設計層面賦予重慶內陸開放窗口以及進口商品集散分撥中心功能。“如果擁有這些進口口岸,我們就能降低成本、提高競爭優勢,渝新歐回程貨不夠飽和的問題就解決了。”唐林說。
爭取歐洲公司在渝設分銷中心
何謙表示,重慶要打造長江上游商貿物流中心,要繼續實現保稅港區、渝新歐、重慶港口(包括空港)和一批龍頭企業等四大平臺。他說,重慶在歷史上就是重要貨物集散地,如今又爭取了保稅港區、渝新歐大通道等。
對于渝新歐大通道目前存在的回程貨問題,何謙建議,爭取把歐洲大公司的西南分銷中心設在重慶,讓北京、上海總部統一管理,然后在重慶實行報關和分銷,“這對重慶商貿輻射力有很大提升。”何謙稱。
相關新聞
我市正爭取實行“離區免稅” 不出重慶可買免稅商品
市民有望不出重慶就能購買到免稅商品了。昨日,全國人大代表、市保稅港區開發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唐林接受商報記者采訪時稱,我市正在向國家有關部門積極爭取實施“離區免稅政策”。
“海南省實施離島免稅政策后,極大帶動了消費。”唐林表示,自2011年海南離島免稅政策施行后,上海、天津、廣東等發達地區都在積極爭取試點類似的免稅模式,上海還將此納入了“保稅貿易”十二五規劃。
唐林說,重慶有保稅港區,具有實施離區免稅政策的特定功能優勢,我們也應該積極向國家有關部門爭取這一政策的批復,“我們是借鑒海南模式,試點限次、限值、限量和限品種購買免稅進口商品,消費者在保稅區全額購買商品后,就可以在規定時間內到機場隔離區憑機票領取商品,并退稅,按照海南模式,游客限每年購買一次、金額控制在8千元以內,而重慶本地市民則一年可以購買2次。”唐林說。
唐林透露,目前,重慶水港、空港功能區已經規劃了1平方公里的保稅倉儲、商店,并啟動了基礎設施建設。據悉,命名為“進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的免稅店將引進中免集團和日上免稅行的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