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召開9月份新聞發布會,介紹宏觀經濟形勢等情況,其間共六次提及“保供穩價”,看點頗多。
看點一:“兩節”臨近官方喊話嚴打哄抬價格等行為
國家發展改革委價格司副司長、一級巡視員彭紹宗表示,國家高度重視做好中秋、國慶“兩節”期間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穩價工作。國家發展改革委已多次通過召開會議和印發通知等方式,壓實地方責任,指導各地切實做好中秋、國慶等重要節日民生商品保供穩價相關工作,努力為人民群眾歡度節日營造良好的價格環境。主要有4個方面的安排:
一是加強市場價格監測預警。以群眾生活必需品為重點,密切關注市場供需變化,及早發現苗頭性、傾向性、潛在性問題,盡早預警處置。
二是保障市場供應。指導各地組織好重要民生商品生產和采購,暢通物流,做好組織調度;對米、面、油、肉、耐貯蔬菜等重要生活必需品,提前充實儲備規模,根據市場形勢及時精準投放儲備;抓好產銷銜接,督促商超、批發市場、集貿市場及時補貨,確保重要生活物資供應不斷檔、不脫銷,價格不出現大幅上漲。
三是加大市場價格監管力度。積極配合市場監管部門加大節日期間價格監督檢查力度,督促市場從業者誠信守法經營,切實防范重要民生商品價格異動。嚴厲打擊捏造散布漲價信息、哄抬價格、囤積居奇、串通漲價等違法行為,規范市場價格秩序。
四是及時足額發放價格臨時補貼。認真執行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的聯動機制,督促達到啟動條件的地方第一時間啟動,及時足額向困難群眾發放價格臨時補貼。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根據部分商品價格上漲情況,適當提高臨時補貼標準,向困難群眾發放一次****補貼。
看點二:未來幾個月生豬價格或逐步有所回升
彭紹宗表示,國家高度重視生豬和豬肉市場保供穩價工作。針對生豬價格持續偏低的情況,7月份,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商務部、財政部等有關部門掛牌收儲5萬噸豬肉儲備,近日已啟動年內第二輪收儲工作,此輪收儲持續時間會更長、規模會更大,第二輪第一批收儲工作即將開始。同時,國家發展改革委積極督促指導各地同步收儲,形成調控合力。據初步統計,17個省份已開展或啟動收儲工作,其他地方也將在四季度開展收儲,各地收儲總數量明顯增加,力度明顯加大。
彭紹宗表示,未來幾個月,隨著收儲“托市”效果逐步顯現,疊加秋冬季和兩節豬肉消費趨旺、需求增加,生豬價格可能會逐步有所回升。下一步,將繼續密切跟蹤監測能繁母豬補欄、生豬存欄出欄變化與豬肉價格走勢,加強分析研判;并將會同有關部門進一步研究采取進口調節等跨周期措施,促進生豬市場平穩運行。
當前,生豬價格水平整體較低,建議有關屠宰企業、肉類食品加工企業等抓住有利時機,及時補充庫存;建議養殖場(戶)合理安排生產經營,做好預判決策,將生豬產能保持在合理水平。
看點三:發揮煤炭中長期合同保供穩價的“壓艙石”作用
國家發展改革委新聞發言人孟瑋介紹,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向各地方和有關企業發出通知,就抓緊做好發電供熱企業直保煤炭中長期合同全覆蓋工作做出安排。一方面,要求推動煤炭中長期合同對發電供熱企業直保并全覆蓋,確保發電供熱用煤需要,守住民生用煤底線;另一方面,發電供熱企業和煤炭企業在今年已簽訂中長期合同基礎上,再簽訂一批中長期合同,將發電供熱企業中長期合同占年度用煤量的比重提高到100%。
孟瑋表示,這項舉措既堅守民生用煤底線,又充分發揮煤炭中長期合同保供穩價的“壓艙石”作用,有效降低社會用煤成本。
看點四:繼續向市場投放銅鋁鋅國家儲備
國家發展改革委綜合司副司長李慧介紹,按照國務院常務會議關于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穩價工作部署,為緩解企業原材料成本壓力,發揮儲備市場調節作用,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于9月1日投放了第三批國家儲備銅鋁鋅,共計15萬噸,截至目前,三批累計投放銅鋁鋅42萬噸。
李慧表示,市場各方對投放儲備反應熱烈,認為穩定了市場預期,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銅鋁鋅價格上漲勢頭,彰顯了國家開展大宗商品市場調節的決心;通過網絡公開競價和相關規則設計,廣大中小加工制造業企業得以充分參與,并以略低于市場水平的價格購進原材料,切實獲得了實惠。在第二、第三批投放中,河南等受災嚴重地區下游加工企業成交占相當比例,對紓解災情沖擊影響也有所幫助。
“目前,銅鋁鋅等價格仍維持高位運行,行業企業對于大宗商品保供穩價有較強期待。下一步,我們將密切跟蹤監測市場價格走勢、供需形勢變化,繼續向市場投放國家儲備,以緩解行業供需矛盾,引導價格合理回歸。”李慧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