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街村屬滎陽市峽窩鎮地域,距今滎陽市汜水鎮東5公里,位于上街區西北2公里處。據民國17年(1928年)重修《汜水縣志》記載:武王十有三年己卯(公元前827年),大建公侯于天下,而虢叔封于制,是為東虢。今縣(汜水縣)東上街鎮,傳為東虢城故址。穆王養虎于東虞,名其地曰:‘虎牢’,東鄰虢地”。因此,古代的上街村是周代東虢國的名區,是古成皋縣的名鎮,是汜水鎮虎牢關的唇齒(東大門)。傳說當年虢太子病危,后因扁鵲在這里使虢太子起死回生,虢太子為報恩德在此建盧醫廟(至今盧醫廟舊址尚存)。從此,始有每年農歷四月、十月為期各半個月的藥材交流大會,久而久之,盧醫廟周圍逐漸形成了熱鬧的街市,成為聞名全國的藥材市場,藥商來自東北的黑龍江、吉林、遼寧,西南的云南、貴州、四川,北部寧夏、甘肅等地,上街村成為全國名貴藥材的集散地。此會沿至1949年解放以后仍很盛大。1952年后,商界公私合營,私營取消,藥業衰敗。但時至今日,上街村仍有4月18日、10月25日兩個物資交流大會。又據《汜水縣志》記載:“今治城創自隋開皇二年(582年),始命為汜水縣,定其址于錦陽川東畔。后為唐人變置,至宋又復其地,仍其名。金、元因之。武宗至大元年(1308年),大水淹沒,城郭宮室一空,乃遷置于錦陽川之東十里,古制邑之墟(今上街村)”。因汜水縣城地處溝洼低下,明武宗時縣治三次被水淹沒,故曾三遷于地勢較高的盧醫廟街市上,這樣人們往返上下,時間長了,約定俗成,便習慣地稱盧醫廟熱鬧的街市為上街,即現在的上街村。1956年在上街村東南設上街火車站。1957年11月,周恩來總理依據河南鋁礦資源豐富和優越的地理位置,親自批準我國最大的鋁工業基地——河南鋁業公司建址在上街區火車站南邊,遂沿上街火車站名,建上街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