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新勝屯不僅名字起得好,而且三面環山,村屯座落在山里面,就像一個聚寶盆一樣。”大新縣恩城鄉的鄉長夏翥吉自豪地形容道。但在2011年以前,這里還是出了名的“臟亂差”村屯,人畜混居、污水橫流。短短兩年時間,這里不僅成了鄉里的新村示范點,而且村民們積極發展農村經濟,日子一天比一天紅火起來。
8月12日上午,“保生態惠民生,建設美麗廣西”第二屆全國重點網絡媒體廣西林業行采訪團來到了這個位于大新縣恩城鄉維新村的新勝屯,了解該屯從“垃圾屯”變成“聚寶盆”的發展歷程。
黨員作出表率 群眾積極響應
夏翥吉介紹說,新勝屯是黑衣壯人民群居的地方,黑衣壯是壯族的一個支系,他們樸實勤勞,團結和諧。在外出務工的黑衣壯村民漸漸多起來后,受外面世界的影響,他們意識到自己村屯“臟亂差”的現象是可以改變的,于是,在一群先進村民的帶動下,全村自覺參與到“清潔鄉村”的活動中來。
最先作出改變的是黨員,新勝屯有84戶人家共342人,其中有14名是黨員,這在村屯當中是比例偏高的。他們首先動手拆了自家的豬欄牛圈,然后推行集體圈養模式,號召全村人集資建了一個集體圈養點,讓牲畜遠離人居住的地方,保持房前屋后干凈整潔,沒有糞便惡臭。
在2011年,大新縣提出“美麗鄉村”活動以來,新勝屯的群眾積極投勞投工,共同建設道路硬化工程,將泥巴路鋪成了水泥地,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村屯的舊貌。而在政策的扶持下,村民們種植的甘蔗等農作物獲得較好的收成,村民們收入漸豐,將原先上面住人下面住牲畜的“壯寨”建筑,改建成了一棟棟別墅洋房,屯里的樣貌從此大為改觀。為此,不少村民家都被評上了“星級文明戶”。
政府大力支持 林業部門幫扶
新勝屯的變化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夏翥吉說,縣政府非常關心黑衣壯人民的生活環境,在全縣打造“新村示范點”的活動中,政府希望黑衣壯人民動用自己的勤勞智慧,為其它村屯作出表率,因而積極督促和支持新勝屯進行“新村”改造。
而在其中,大新縣林業局也為新勝屯的新村改造作出了努力。2010年,該局陸續向新勝屯贈送樹苗,幫助綠化道路,改善房前屋后的環境。該局局長黃景州告訴記者,黑衣壯人民對樹木非常喜愛和愛惜,他們生活在三面環山的環境里,可是從來不隨便砍樹,生態保持得非常好。而林業局在向他們贈送樹苗之后,村民們都悉心呵護。
而該林業局對新勝屯的另一大貢獻,就是幫助村民們興建了沼氣池,該局的專業人員手把手地教村民們安裝和使用。一開始,村民們抱持懷疑態度,覺得建一個沼氣池要拿出5000多元,不劃算。但在使用之后,村民馬金梅給記者算了一筆帳,之前113元一罐煤氣只能用一個月,有了沼氣之后,一罐煤氣能用兩三個月,算下來每個月能節省七八十元的煤氣費。
規劃農家樂 建聯戶沼氣
雖然新勝屯已經是遠近聞名的“沼氣村”,但是大新縣林業局的人員經過考察后認為,該屯實施了集中圈養,這是建造聯戶沼氣池的最有利條件。即在集中圈養區挖一個80~100立方米的沼氣池,通過輸氣管可以連接到最近的三四十戶,之后可以另外選址再建一個大池,就可以實現全村沼氣覆蓋使用了。黃景州表示,該計劃已經在審批當中,預計今年年底可以建好。
今年年初,新勝屯的村民們自己投工投勞,搭起了一大片葡萄園,采訪團來到的時候,葡萄已經長出嫩葉,預計明年就可以開始收成。夏翥吉說,這是鄉政府與村民們共同規劃的“農家樂”工程之一,葡萄園栽培成功后,可供城里人采摘游;村屯后面的山上有一個溶洞,計劃開發成景點;整個屯準備規劃一條旅游徑道,讓來農家樂的游客可以順著徑道參觀完整個“聚寶盆”的風光;而村民們本身的黑衣壯民族特色,也是旅游的亮點之一。據介紹,屯里目前有5支文藝隊,叫做“80文藝隊”,隊員的平均年齡是80歲,她們經常自編自演,到鄰村或城里演出。
在采訪團剛進到村口時,精神矍鑠的“80文藝隊”便站在村口唱著山歌迎接,還拿出自家種的玉米和自己做的糍粑招待,從她們清脆悠揚的歌聲中,似乎聽到一種對生活的熱愛和對未來的憧憬。新勝屯的村民們為自己規劃好了一條特色的村屯經濟發展之路,為廣西新農村事業作出了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