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漳地處荊山山脈東麓,是鄂西北山區向漢水中游平原過渡地帶,東接古隆中,南臨大三峽,西靠神農架,北通武當山。全縣版土面積3859平方公里,屬于北亞 熱帶季風性氣候,總人口60萬。南漳是荊楚文化發祥地、楚熊繹丹陽所在地、古羅國和盧戎國封侯地、戰國縱橫家鼻祖鬼谷子隱居地、和氏璧故鄉和三國故事源頭,卞和獻玉、白起攻鄢、司馬徽和徐庶共薦諸葛、民族英雄張自忠血染抗日沙場等家喻戶曉、廣為傳頌的歷史故事就發生在這里。全縣有各類景點110多處,其中有省市級文物保護單位40多個,是湖北省電影家協會掛牌命名的著名影視基地,新華通訊社在南漳設立度假村,稱南漳為“金山銀水般的旅游勝地”,素有“金南漳”之美譽。
南漳歷史悠久,人杰地靈。南漳定名于隋開皇十八年(598年),隋以前稱思安。中國古有三條漳水,即山西的清漳、濁漳,湖北的南漳(今稱漳水)。思安屬南漳水流域,故定名南漳。春秋時期境內為古羅國和盧戎國。秦設伊廬縣,漢設中廬、臨沮,晉設中廬、上黃。自南北朝到南宋,地域時分時合,縣名多次更改。南宋紹興五年(1135年)合中廬、南漳二縣為南漳縣,此后,縣名沿用至今。南漳是文明禮儀之邦,有文字記載的歷史達3100多年。史載公元前11世紀初,西周成王封熊繹于楚蠻,居丹陽。楚先民在荊山艱苦創業時期,“篳路藍縷,以處草莽”,使楚國迅速發展成為擁有“地方五千里,帶甲百萬,車千乘,粟支十年”的泱泱大國,躋身于春秋五霸、戰國七雄之列,使東方的古荊楚文化與西方的古希臘文化成為當時世界上雙雄而立的兩座文化高峰。南漳水鏡莊是漢末名士司馬徽隱居之地,劉備馬躍檀溪、襄陽脫難后逃至南漳,在水鏡莊與司馬徽相遇,司馬徽、徐庶向劉備慧薦諸葛亮、龐統,繼而才發生三顧茅廬求賢、成就鼎足三國大業的歷史故事。南漳也給中國文學史留下了寶貴的藝術創作源泉,我國第一部章回體長篇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多次寫到有關南漳的故事情節,唯才是舉也成為“南漳人精神”的真實寫照。南漳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秦將白起攻楚國、漢代王莽追劉秀、明末張獻忠休整潛伏、近代張自忠血染抗日疆場等歷史故事都發生在南漳境內。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賀龍、****、王樹聲、****都在南漳留下過光輝的戰斗足跡。南漳古來就是藏龍臥虎之地,自古“深山出金窯”,民俗風情古樸,文化底蘊厚重,南漳人民在荊山內外創造了精湛的藝術杰作和動人的傳奇故事。秦代白起渠、三國古長城臥牛山寨、唐代古廟群、宋代古縣城、明清老縣衙、清代文筆峰塔、近代民間莊園都使游客品味到古典建筑的韻味?h內出土的文物有距今約1.8億年的“南漳湖北鱷”化石、舊石器時代石斧石鑿、春秋蔡侯朱之缶;古遺址有古羅國城、古盧戎國城、楚夷陵、楚王城、楚山寨、卞和獻玉處金鑲玉印巖、鬼谷子講學地巡檢指山巖、漢臨沮城遺址。南漳古今英才輩出,是辛亥革命時期國民政府內務部長、國務總監、留日學士、著名黨外進步人士馮哲夫的故鄉,第一任縣委書記李協一、荊山農民運動領袖張道南為革命拋頭顱、灑熱血,他們的故居都已對外開放。
南漳山青水秀,資源豐富。境內“八山半水分半田”,全縣海拔最高處1570米,最低處僅62米,旅游資源呈立體狀分布,西北為高寒山區,西南為低山河谷,東北為平丘崗地,是天然綠色寶庫!鞍税倮锝鹉险摹弊怨乓詠砭褪恰岸嗳l”,境內59處泉眼常年噴珠吐玉,各具特色。有沮、漳、蠻、濰四大河流,其中蠻河是漢江上游最大的支流。建有三道河、云臺山、石門集三大水庫,三道河水庫又稱水鏡湖,是全縣最大的人工湖。全縣河流年徑流量18.5億立方米,水能蘊藏量 14.3萬千瓦,建各類水電站67處,是全國節水增產重點縣。縣內有豐富的林特、礦產資源。現有國有林場3個,長防林、生態林、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退耕還林工程使游客置身林海。全縣山場面積470萬畝,占總面積的81.1%,有1500多種林特資源,其中中藥材952種,有100多種野生動物,其中國家級保護動物20多種,是全省銀杏、 蠶繭、茶葉、核桃、木耳、桐木梓、藥材、香菇重點產區。已探明的礦藏有27種,是全省八大產煤縣之一,累托石是世界稀有、中國特有的新型非金屬礦產,瓷土礦被稱之為中南地區一流優質礦,自古以來就有“搬不完的南漳”之說。
旅游業是21世紀朝陽產業,是發展南漳經濟的重要產業。近幾年來,南漳縣委、縣政府搶抓機遇,響亮提出爭創湖北省旅游強縣、襄樊市旅游第一縣的旅游興縣戰略,帶領全縣人民大念山水經,同唱旅游曲。經過努力,老景點錦上添花,新景點新花綻放;A設施建設步伐加快,主要景區(點)通油路、通移動通訊、通豪華旅游車,城區道路改造亮化、美化、凈化工程全面完成,旅游服務功能大大增強。目前,全縣旅游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編制了《南漳縣旅游發展總體規劃(2001—2020)》和《南漳縣“十一五”旅游發展規劃(2006—2010)》,全縣已創“湖北省旅游明星鎮”1個,“襄樊市旅游明星鎮”1個,國家3A級景區1個,A級景區1個,二星級賓館4家,開發了三國源頭游、荊楚文化游、荊山生態游、紅色游、鄉村游、古寨游等多條旅游線路,建有水鏡莊、水鏡湖、香水河、七里山、魚泉河、龍王峽、金牛洞、春秋寨等八大品牌景區,其中水鏡莊、水鏡湖、七里山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香水河、魚泉河、龍王峽進入襄樊市“十佳自然山水”景區行列。2002年被評定為湖北省先進旅游縣,2005年南漳水鏡湖省級地質公園通過評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