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招網訊:四平市產業特色鮮明,但集群、集聚效應不甚明顯,為此,2010年以來,我市實施了對接央企戰略,緊盯央企、國內外500強和大型知名民營企業集團,通過龍頭企業的引領,推進企業集群。今年3月全國“兩會”期間,我市在北京舉辦了“四平市——中央企業、世界500強、知名民營企業集團合作項目簽約儀式”,共有17個項目進行簽約,總投資額145.74億元,其中,央企和世界500強投資的項目7個,知名民營企業投資的項目10個。經過持續努力,今年上半年,中航工業特裝公司先托管后重組四平奮進專用車,中建材收購紅嘴水泥、建設4000萬平方米紙面石膏板項目,奇瑞重工在四平建設工業園,柳工集團在四平建設北方錨具基地,廣東溫氏集團“雙百萬工程”,納愛斯、立白擴能等項目已經落實,還有一些在談項目也正在積極推進,戰略投資者已經成為投資四平的主體。
今年以來,市經合局充分發揚知難而進、勇挑重擔的精神,更新理念、創新工作方式方法,加大服務力度,以招商引資和開發區建設的量變和質變,為我市加快轉變、加快趕超、加快隆起提供強大動力。1—6月份,在宏觀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情況下,我市招商引資保持了快速增長勢頭,共引進省外招商引資到位資金285.65億元,同比增長35.5%;利用外資1.1億美元,增幅接近翻番。
把握經濟技術合作趨勢唱響經濟工作主旋律
與發達地區相比,我市經濟總量偏小、人均水平不高,仍然屬于欠發達地區,在出口和消費對經濟拉動力度有限的情況下,投資拉動是我市經濟發展的最現實、最為有效的手段,這是當前和今后相當長時期加速經濟發展的根本保障。在具體工作中,市經合局堅持推進“南接北融”區域合作戰略,向北融入長春經濟圈和“長吉圖開發開放先導區”,向南接受沈陽的產業轉移和經濟輻射。2009年,我市分別赴長春和沈陽開展區域合作活動,與兩市政府、科研院所、高校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還與企業簽署了84個合同項目,總投資額136.5億元。近兩年,“南接北融”取得了可喜成果,東北三省在四平的投資,占到40%左右。同時,還不斷擴大合作領域和空間,加強科技對接,今年6月14日,由市委主要領導帶隊赴長春與吉林大學、中科院長春分院開展科技對接,簽署了吉林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四平分園合作協議、共建吉林大學四平技術轉移中心合作協議和12個科技成果轉化項目。
項目是提高招商引資針對性和實效性的根本。市經合局一直把項目包裝工作作為重中之重,2010年以來包裝的項目70%以上都達到了項目建議書以上深度。目前,他們又圍繞建材、農機裝備、光電子、汽車零部件、農產品深加工包裝了5個產業鏈34個項目。
在注重引進戰略投資者的同時,我市堅持專業化招商,去年以來,市經合局堅持開展專題推介和小分隊招商的專業招商方式,推進招商專業化和產業發展特色化、園區化。今年上半年的招商引資活動和重點都是圍繞特色產業和園區進行的。北京車展期間經貿活動以專用車和汽車零部件為專題,韓國經貿活動以小型農機具和新能源為專題,臺灣經貿活動以食品和電子產業為專題,總部經濟系列活動以服務業為專題。上半年,我市共參加省里和自行組織的大型經貿活動5次,共簽約合同項目24個,總投資額49.08億元。
更新經濟技術合作理念豐富招商引資工作新內涵
市經合局首先由重視工業和基礎設施項目引進向服務業拓展,從而推進二三產業協調融合發展。把招商重點向文化創意、金融、商貿物流、總部經濟和小微民營方向拓展,一批工農業產品采購和銷售中心、商務綜合體、廣告策劃項目落戶四平;其次由引進獨資新建項目向嫁接改造、靠大聯強拓展,從而優化存量,集約利用土地,以往,大家更多關注的是哪里引進了新建的大型項目,現在根據土地指標受限,投資主體更加慎重的現實,更加注重以商引商和嫁接改造現有企業;第三是由完成部門工作向參與全市重大中心工作拓展,從而提高招商敏銳性,捕捉合作商機。今年以來,我市動員全市力量發展“三經”工作,即以區域采購、銷售、結算中心為代表的區域總部經濟、服務經濟和小微民營經濟。6月8日-20日不到半月的時間,市經合局承辦了5場推介活動,每場客商都超過300人,積累了大量人脈資源,并尋找到合作商機。
注重經濟技術合作載體建設實現開發區率先發展
開發區是招商引資的主戰場,是項目建設的載體和平臺,開發區要向高集聚、多功能、綜合性產業園區轉變。今年上半年,開發區建設步伐進一步加快,開發區“4·18”集中開工的億元以上項目68個,占全市99個億元開工項目的68.6%。上半年,全市開發區國內生產總值實際完成263.9億元,同比增長30.1%;工業總產值實際完成627.5 億元,同比增長31%;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實際完成6.96億元,同比增長21%。
為實現開發區率先發展,年初,市委、市政府成立了開發區建設領導小組,同時,每個省級以上開發區都確定一名市委常委包保,推進特色產業集群集聚。市經合局還對2009年以來省、市出臺的支持開發區加快發展的相關文件進行了認真梳理,并對各開發區、工業集中區進行了專題調研,明確了已經落實的政策、部分落實政策和未落實的政策,加大權力下放力度。同時,他們還創新開發區機構設置和用人機制,為開發區加快發展創造良好政策體制環境。在開發區建設技術研發、物流集散、投融資、電子商務、信息交流等服務平臺。加快開發區晉檔升級步伐,積極爭取開發區基礎設施建設“以獎代補”資金。目前,我市有3家工業集中區進入晉升省級開發區考核范圍,4家開發區進入“以獎代補”公示范圍。特色產業、特色園區建設進一步加快,明確了市區重點園區的主體,目前,開發區特色產業逐漸明晰,基本形成汽車及零部件、新能源、裝備制造、農產品深加工、化工、新型建材等特色產業。紅嘴經濟技術開發區動漫產業園發展順利,公主嶺經濟開發區汽車零部件產業園已有70多家企業入區,模具園區已經成為新亮點,梨樹經濟開發區內的農產品深加工產業已經成為開發區的特色產業,公主嶺懷德工業集中建立了汽車鑄鍛件園區,雙遼經濟開發區建立了玻璃和建材產業園區,伊通經濟開發區建立了汽車零部件園區和鹿業產業園區。各開發區特色產業集聚加快、規模不斷擴大,已經成為推進開發區發展的重要支撐。
創新方式,更新理念,加強服務,重商、安商、親商、富商,使我市成為投資創業的熱土;招商引資,這條助推地方經濟騰飛之路,正引領四平人民闊步走向美好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