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爾蘭是歐洲的一個小國,人口少,資源缺乏。60年代以前一直是一個以農牧經濟為主的窮國,1973年加入歐共體后30年來一直享受著歐盟的援助。從80年代開始,愛經濟加快發展。愛政府認為:根據本國資源不足的特點,只有發展高科技產業,加大引進外資才能振興愛爾蘭經濟。而這一具有戰略眼光的規劃在90年代和新千年前的10年,愛經濟出現高速發展的事實中得到了體現。1994-1997年愛GDP年均增長7.7%,1998-2000年年均增長10%,成為歐盟成員國中經濟增長最高的國家,也是世界上經濟增長率最高的國家之一,被稱之為“凱爾特之虎”。
進入90年代,大量的外資涌入和數量十分可觀的跨國公司來愛投資,使愛經濟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愛已發展成為一個外向型的經濟國家,產品的生產完全依賴出口,外國企業已成為愛經濟發展和對外出口的支柱。跨國公司的先進技術和科學的管理極大地帶動和提升了愛本土企業的生產管理水平。近3年來,受世界經濟衰退的影響,對外依賴極高的愛爾蘭經濟從高速發展中滑落下來,以較低的速度發展,但仍然是歐盟成員國中經濟增長最高的國家。
縱觀愛爾蘭從落后的農牧經濟跨越發展成為一個以高科技為主的知識產業經濟的幾十年發展過程, 歸結起來, 我們認為,愛經濟發展有以下幾個特點和經驗:
1.穩定和政策延續性很強的政府
愛爾蘭從建國起到目前政局一直保持穩定,這給愛經濟發展提供了最根本的
保障,也是愛經濟得以快速發展的基礎。從80年代起,政府從樹立發展科技產業、大力引進外資的思路以后,歷屆政府均高度重視。政府政策的連續性,政府部門的辦事效率也較高,為發展愛經濟制定了有效的中長期規劃和得力措施,如成立工業發展暑和愛爾蘭企業局分別負責引資和擴大出口的兩大機構,制訂 2000-2006 年
七年國家建設規劃等。
2.典型的外向型經濟
由于愛人口少,市場小,跨國公司和本國企業的產品完全依賴于出口,因而愛經濟的發展必須是外向型的。在30-50年代,愛實行的是封閉政策,經濟落后,產品很少出口。在執行對外開放政策的60年代,其進出口貿易只有6億美元,70年代也只有17億美元。80年代急劇上升,90年代飛速發展,1998年對外進出口突破1000億美元大關,2001年達1500億毆元。由于是外向型經濟,愛經濟特點之一是對國外市場依存度高,近三年來,世界經濟不景氣,愛對主要貿易伙伴的進出口均出現大幅下降,進出口不暢限制了愛經濟只能在低速增長中發展。
3.農牧經濟向知識經濟跨越式的發展
30年代愛農業占GDP比例的53%,工業只占15%,服務業只有32%,到80年代,農業比例降至25%,工業升為30%,服務業上升至45%。2000年農業為5%,工業為46%,服務業為49%,達到工業化國家的合理比例。愛爾蘭工業多為高科技行業的企業,屬知識產業結構。幾十年來這一結構和比例上的轉變和過渡,其工農業的生產和產值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80年代中期愛人均GDP為0.7萬美元,1993年增至1萬美元,1998年上升到2萬美元,達到歐盟各國平均值,2002年愛人均GDP達3.3萬毆元,已超過歐盟平均值。最近,愛爾蘭工業發展暑首席執行官 Sean Dorgan 先生稱:愛經濟已成為知識產業經濟,該暑將特別注重引進更具知識產業特點的外國高科技行業來愛,如高水平的研發中心、數字中心和市場開發中心等。
4.和諧的社會伙伴關系
勞資糾紛目前是影響西方國家經濟發展最為頭痛的問題,愛爾蘭政府從80年代后期起總結了歷史經驗,由政府、雇主協會、全國工會、雇員協會匯聚一起進行磋商達成多方協議,規定了社會總體工資在三年內的調整幅度、稅收政策、社會福利等大的原則方案,雖然這種磋商十分艱難,但要比發生勞資糾紛后進行談判處理起來好得多。2003年4月愛雇主協會,全國總工會分別表決通過了有效期為三年的社會伙伴協議─《持續發展協議》以替代2002年末到期的《繁榮與公正協議》,協議規定了在今后一年半的時間里,總體工資上漲水平為7%。這種伙伴關系的建立,有效地減少了勞資糾紛,減緩了社會矛盾,提高了愛爾蘭整體的經濟競爭力,為愛經濟健康發展創造了穩定和諧的社會環境。
5.外企成為愛經濟運營的主力軍
80-90年代以來,愛引進外資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大批外資企業的涌入極大地促進了愛經濟的發展,到目前為止,愛共有外資企業1300多家,其中,美國企業有500多家,占總數的40%,來自歐盟各國的企業占50%,世界其他各國約占10%。從國別看,美國數量最多,從投資行業看,基本是以高科技行業的計算機、電子、軟件、制藥、通訊企業為主。其中,計算機為第一大行業,美國和其他國家的世界一流的計算機生產公司均在愛設有生產廠,歐洲計算機消費近40%是從愛爾蘭進口的,因此,愛享有“歐洲電腦首都”的美稱。愛軟件出口從1999年起一直超過美國,成為世界出口第一。愛生物制藥的出口也是全世界最大的出口國之一。十多年來,在愛的外企和跨國公司已成為愛工業生產的主旋律,其生產的產品出口,占愛總出口的80%,為愛經濟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6.借助強大的歐盟市場發展本國經濟
愛為歐盟成員國,又是毆元區國家之一,外國企業在愛生產的產品視為歐盟市場的產品,避免了各種入盟手續和配額限制。所以,外國企業視愛為進入歐盟市場的橋頭堡,這一地理上的優勢比其他條件更具吸引力。不少企業不但把開拓歐盟市場的總部設在愛爾蘭,還把發展非洲市場的總部設在愛爾蘭,而愛又巧妙和有效地借助于歐盟3億人口的巨大市場作為自己的后盾,達到了使外國企業得益和本國經濟高速發展的雙贏目的。
7.極其優惠的公司稅率
愛自2003年1月起將國外企業在愛運營和國內企業的公司稅統一調整為12.5%,在此之前,外國企業享受10%的公司稅,本國企業稅率較高。這一長期的對外國企業實行實行低稅率政策,幾十年來,對愛經濟高速發展起了決定性作用。目前,12.5%的公司稅遠比歐盟各國平均35%的公司稅率低得多。歐盟最高公司稅率為德國,高至40.21%,美國為39.5%。實踐證明,實施低稅率成功地吸引了大量的外資來愛,加上外國企業在愛成本較低,效率較高,外企在愛的投資回報率也較高。據美國商務部統計,新千年前的十年,美在愛的投資制造業平均稅后回報率達
24%,近兩年,由于世界經濟衰退和毆元升值的影響,回報率降幅較大。
8.良好的教育及高質量的勞動素質
愛爾蘭是一個以教育為本,非常重視教育的國家。愛參加經濟建設的員工中年輕人比例高,他們受良好的教育,勞動力素質高。愛是年輕人最多的國家之一,40%的人口為25歲以下的年輕人。年輕人教育程度高,知識全面,工作熱情高,有朝氣。愛教育部門也十分注重把本國教育結合經濟建設實際,大學教育中有60%的學生學工程、科技專業課程,愛是僅次于日本年輕人具有工程和科技專長學位最多的國家。良好的教育為外國企業及科研機構和本土企業人才升級提供了大量的合格人才,同時也極大地提升了國家整體的勞動力知識水平。
9.齊全的相關配套設施
愛爾蘭在都柏林碼頭建有國際金融服務中心,能為國外國內企業提供良好的資金管理、保險、外匯、債務、金融咨詢和資金籌措等服務。愛是全國以英語為母語的國家,能極大地滿足外國企業的需要。其法律、審計等制度早已與國際接軌。愛通訊快捷,現已成為世界第四大寬帶網絡通訊的國家。在交通方面與歐盟諸國雖陸路不通,但海陸空運發達及快捷。人員流動往來無限制,進出口貨物運送方便迅速。目前,愛主要問題是盡管政府把基礎設施的建設放在全國經濟建設的最重要位置,但其基礎設施還是遠遠跟不上日益發展經濟的需要,成為阻礙愛經濟發展的瓶頸。
10.獨特的生態環境
愛爾蘭全島被綠色覆蓋,有“翡翠島國”之稱,空氣清潔,塵埃不多,制造業中的污染源極少。這無疑為計算機、制藥、軟件、電子通訊等高科技產業的發展創造了得天獨厚的環境。其綠色的生態環境及其數量極其可觀的高爾夫球場,溫和適宜的氣候也為在愛工作的外企員工創造了優美的生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