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18-19日,東南歐國家自貿園區研討會在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萊德召開。會議由塞財政部自貿園區管理局同世界自貿園區聯盟及塞工商會自貿園區工作組合作舉辦,主題為“如何吸引外資和增強自貿園區競爭力”,旨在分享自貿園區吸引外資方面的經驗,探討自貿園區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塞財政部、經濟部、海關、投促署、工商會出席會議,阿聯酋、土耳其、波蘭、克羅地亞、馬其頓、意大利等國代表與會介紹自貿園區建設情況。
塞工商會介紹,自2011年塞加快自貿園區建設以來,已建成12個園區,2013年自貿園區產值達50億歐元,同比增長97%,2013年底共有226家企業入駐,比2012年增加30%,涉及汽車、農業、電子、服裝、建材等多個行業,帶動了周邊地區和相關產業發展,為塞創造了25%的就業機會,為經濟發展提供了動力支持。
塞財政部長杜尚·武約維奇表示,自貿園區的發展不能單看入駐企業數量,更要看產值和薪資增長。投資者可充分利用自貿園區免關稅和增值稅等優惠待遇降低運營成本,增強產品和服務競爭力。塞各部門將努力配合,在法律允許范圍內為企業投資提供更便利措施、提供更舒適條件,幫助企業解決疑難問題,同時將不斷完善破產法、私有化法等法律及其他規章制度,為企業發展提供法律保障。
塞投促署和自貿園區管理局介紹了塞自貿園區的投資優勢。一是稅收少,塞自貿園區實施免征關稅和十年減免增值稅措施,稅收低于羅馬尼亞、匈牙利、克羅地亞等周邊國家。二是塞工資水平低,有利于企業降低運營成本。三是跨境貿易便利,塞與俄羅斯、土耳其、歐洲自貿聯盟等均簽有自貿協定,方便和減少進出口成本。四是高素質人才保證,塞大量教育投入保證了為企業提供優秀員工。五是位置便利,塞處于東西方交匯要道,相關自貿園區的交通便于產品運輸和人員管理。此外,塞政府還根據企業雇傭員工數量給予不同程度的薪資稅費減負。目前,塞自貿園區主要產業為汽車、農業、建材等,同時大力促進電子等戰略性產業發展。
各方均一致認為,自貿園區的建設和發展對各國經濟發展起著越來越重要作用。世界自貿園區聯盟主席胡安·托倫特表示,世界126個國家都在進行大量的自貿園區建設,為促進世界經濟發展,特別是在經濟危機條件下,為全球經濟走出困境不斷注入活力。臺灣和墨西哥近年依靠自貿園區取得了快速發展,中國去年建立的上海自貿試驗區也值得關注。同時,自貿園區的外延在不斷拓展,已不局限于產品加工保稅區,其功能不斷豐富完善,對周邊地區的輻射效應、對相關產業的帶動作用、對整個國家改革開放的示范作用越來越明顯。胡預測,通過自貿園區建設促進經濟發展是未來各國發展的趨勢和主要方向。
阿聯酋、土耳其、波蘭等國也通過視頻、圖片等方式對其自貿園區進行推介,與參會人員分享經驗。
會上,塞工商會同世界自貿園區聯盟還簽署了諒解備忘錄。